第五百四十二章 各尽其用-《苟出一个盛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李巨川讶然道:“陛下,此举恐怕会鼓励沿海枭民争附海外。”
    李晔笑道:“若真是如此,朕不胜欣慰。”
    养儿如羊,不如养儿如狼。
    李晔对大唐百姓的期待也是如此,宁愿百姓在外为狼,也不愿束缚在中土为羔羊。
    当然,这话心里想着就行,不能说出口。
    作为一个传统文人,李巨川无法理解李晔的想法,呆了呆,又把话题转了回来,“陛下可封赏王审知子嗣,令其在中土为官。”
    既然现在收不了王审知,完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子嗣。
    “可以,此事就交给你来办。”什么事只要想通了,心情也就舒畅了。
    刚没高兴两下,赵义存急匆匆的进殿,“陛下,吐蕃急报,张行瑾、陆论藏攻破逻些城,山南之地尽归其手,陆论藏大兴佛门,广招信徒,张行瑾趁机扩军。”
    天下统一了,但烦心事不少。
    不是李晔不愿进攻高原,而是冯行袭、杨崇本多次来报,将士只要过了兴海,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。
    一个强壮的将士,上了高原,仿佛病夫一般。
    李晔心知这是高原反应。
    高原的另一大难题是物资难以送上去。
    大唐骑兵可以横扫漠北辽东西域,但骑兵在高原上却难以施展。
    尽管这些年冯行袭和杨崇本招募吐蕃籍士卒,但无法对兴海形成绝对优势。
    按照功劳,杨崇本还只是一个上将军、县公,想要封大将军,只能在吐蕃上下功夫了。
    吐蕃一盘散沙,如今的高原已经没有抵挡张行瑾、陆论藏的力量了。
    李晔对此早有心理准备。
    不过,现在的吐蕃不比当年,大乱了六十多年,内卷比中土还要残酷。
    中原有藩镇,它们也有,中原有黄巢之乱,它们同样有更浩大的两场农奴起义。
    连逻些城的王子们都被赶跑了。
    他们杀伐的惨烈程度比中土更甚。
    当年的河谷早已成为荒无人烟的冰谷,而吐蕃崛起的关键区域,青海、河陇、松维都在大唐手中,因归化策的影响,高原人口向河陇滑落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