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 在农村 220 秋收卖粮-《新中医时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花生没有如期涨价,过了阳历年却日渐差价。几乎是一天一个价。开始差到七毛,没过几天又降了一毛。

    不少人开始慌了,马上就到春节了,买盐要钱,打油要钱,给家里老老少少添新衣还需要花钱。有人开始撑不住,开始卖了。

    “六毛五可以吗?”,他们讨价还价。这个时候粮贩子开始变得扯高气扬,他们摇头说:“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给价这么低,以后谁还会卖给你们。”粮贩说:“以后价格比这还要低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老天不好,粮食歉收,价格绝对应该比这要高的。”

    粮贩说:“中国大的很,你以为你们这里不卖花生,全国人民都吃不上花生了吗,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吧,现在国家从外国进口了很多花生,都是轮船运来的,昼夜不停。人家的花生又大又好,出油率高,比你们的便宜多了。过几天花生价格还要降。不信你就等着瞧吧。”

    “外国人的花生难道就不是地里出的,外国人的花生凭什么就那么便宜,难道他们就不靠卖庄稼的钱吃饭养孩子?”

    粮贩说:“人家规模经营,机器人干活,一个人种好几千亩地。当然便宜了。”

    有村民过来问:“收完他家的粮食,顺便把我的花生也拉走。”粮贩很高兴,说好。

    又有村民过来,对粮贩说:“把我的粮食也拉着。”粮贩问:“多少?”

    村民说:“两千斤。”粮贩说:“哎吆,今天拉不了了。”村民说:“那你什么时间再来。”粮贩说:“改天吧。”

    改天粮贩没有再来。过了半个月,没有看到一个收花生的粮贩。

    人们真的焦急了,还有十多天就过春节了。如果不把花生卖了,这个年怎么过?

    离春节还有七八天的时候,众多的粮贩又开着三轮来了。不过这次价格更低了,只有四毛钱,比花生刚下来的时候整整差了一半的钱。

    龙山人已经不能再等待了。粮贩们开着满载着花生的三轮,把龙山人一年的收获,一家子的希望一车车运了出去。

    郑铁山问段天明:“天明,你说这花生价格,还会涨回去吗?”段天明无奈得摇摇手,“这他妈的市场经济,谁也搞不清粮价的走向,只要缺钱,只要想卖就卖吧,反正我的昨天四毛钱卖光了。留着一方面怕小偷偷走,就是没有小偷,仅仅老鼠拉的损失也着实让人心痛。”

    郑好家的花生在春节来临的前三天也卖光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